共情的动态模型

「观影视、学心理」 (读书劄记与思考)

共情的动态模型涉及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系统,另外还有作为共情起因的他人的情绪情感或处境以及代表共情作用方向的投向性五个部分。当个体在面对(或想象)他人的情绪情感或处境时,认知和情绪情感系统被唤醒,首先建立与他人的共享;然后在认知到自我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且自我的情绪源于他人的前提下产生与他人同形的情绪情感;而后个体对他人的实际处境进行认知评估,结合自身的价值观、道德准则等高级认知来考察 “我” 共情他人的理由是否成立。若不成立, 则过程中止;若成立,那么认知和所产生的情绪情感相结合使得个体产生独立情绪情感,可能会伴有相应的行为(或行为动机)(外显的或内隐的),最后将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情感外投指向他人,即共情发生。

— 刘聪慧、王永梅、俞国良、王拥军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共情的动态模型

伸延阅读:

刘聪慧、王永梅、俞国良、王拥军 (2009)。〈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心理科学进展》(北京),17卷5期,页964–972;在线阅读 https://journal.psych.ac.cn/xlkxjz/CN/abstract/abstract2432.shtml/> 心理科学进展网 (北京)。

--

--

人间四月心连心工坊
人间四月心连心工坊

Written by 人间四月心连心工坊

推广心理学本土化 为中国学派添砖加瓦

No responses yet